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6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1 毫秒
71.
伊利石K-Ar/Ar-Ar年龄约束浅地表断层活动时间:原理和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奇  闫义 《地球科学进展》2021,36(7):671-683
地壳脆性区断层的定年工作是地质学面临的一个重大瓶颈问题.尽管绝大多数脆性断层在活动时会产生可以用于放射性测年的自生/同运动学伊利石,但同时也会混入影响放射性年龄的碎屑矿物,如2M1多型伊利石或云母,从而使得自生/同运动学伊利石年龄数据受到质疑.随着伊利石年龄分析法及年龄牵引子法的提出,利用分离提纯的各粒级伊利石年龄与颗粒尺度的关系约束近地表脆性断层活动时间的方法逐渐变得可靠.首先介绍了伊利石定年的原理和假设,其次回顾了伊利石年龄限定断层活动时间的研究历史,并总结了关于伊利石年龄数据解释的2种方法及其原理和运用背景.然后评价了影响伊利石定年的可能因素,认为Ar损失在近地表脆性断层域中可以忽略不计,而2M1多型伊利石或云母是否自生对讨论断层泥伊利石年龄的地质意义至关重要.最后指出伊利石定年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浅地表断层定年,还可以约束高应变褶皱及构造混杂岩的变形时间.另外,如果识别俯冲带中与俯冲、增生、剥蚀相关的各构造主控域并分别开展伊利石定年工作,将有助于从时空上对整个俯冲带循环过程(俯冲—增生—剥蚀)的还原.  相似文献   
72.
东太结核主要为半埋藏和埋藏型,发育于以黏土和硅质组分为主的沉积环境。东太结核的锰相矿物主要有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u、Ni含量和Mn/Fe比值,显示遭受间隙水的影响,落入水成成因和成岩成因两个区间范围。西太结核主体暴露在海水中,周围沉积物主要由深海黏土组成。西太结核的锰相矿物几乎只有水羟锰矿,具有较高的REY、Co含量和低Mn/Fe比值,属于典型的水成成因型。两个区域的多金属结核的稀土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均显示Ce正异常、Y负异常和无或弱Eu异常,与海水稀土特征构成良好的耦合关系,是多金属结核对海水稀土选择性富集的结果。西太结核相对东太结核具有更高的Ce含量和δCe,Co、Ti与Ce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海水中溶解氧并不一定是控制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关键因素,Co、Ti等元素及其相关组分能够引起Ce与其他稀土元素的强烈分馏,也可能是影响多金属结核Ce正异常程度的控制因素。研究区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表层样的εNd范围为-6.6~-2.5,是全球最富放射性成因Nd的海洋铁锰壳层。结合稀土模式以及Eu异常特征,本研究认为多金属结核的稀土主要来自εNd相对较高的周围陆壳,可以通过河流或者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大洋,而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海山玄武岩释放的放射性成因Nd同位素对海水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73.
岩浆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张-破裂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南海东北部陆缘发育厚度达10 km的下地壳高速体,其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影响了对南海东北部陆缘构造归属的界定.为了分析南海共轭陆缘的张破裂机制,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南海南北陆缘的地壳结构和岩浆活动特点,提出:南海陆缘和海盆中发育有大量岩浆活动,但东西陆缘存在较大差异,底侵高速体东厚西薄,推测为同张裂成因.根据地壳结构与底侵岩浆的量,将被动陆缘划分为5个子类,南海陆缘东侧为多岩浆型,向西变为少岩浆型.东西差异除与伸展速率有关,可能还与东侧陆缘发生了板缘破裂,而西侧陆缘发生了板内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74.
地幔中不同含量的水会对洋壳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不同含水量下的均匀和局部含水地幔会怎样影响洋壳厚度还不清楚.利用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上地幔均匀含水和局部含水两种情况下洋壳的生成过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地幔均匀含水时,含水量的增加在减小最大熔融分数的同时,会增大初始熔融深度和熔融面积,因而生成的洋壳厚度会增加.当上地幔局部含水时,局部含水地幔熔融后也会增大生成的洋壳厚度,但开始影响洋壳厚度的时间与其含水量有关.结合南海洋壳特征进一步分析认为:南海扩张期间其地幔源含水量具有非均质性.东部次海盆的洋壳比西南次海盆厚1 km,可能是因为前者地幔源含水量整体高于后者(本模型表明约高50×10-6).南海玄武岩中碳酸盐化硅酸盐熔体的存在,可能是由局部高含水量地幔在深部熔融产生的熔体携带上来的.南海洋壳厚度在时间上没有大幅度变化,可能是因为局部高含水量地幔的体积相对较小或体积虽大但其含水量没有显著高于地幔背景含水量.   相似文献   
75.
魏理想 《北京测绘》2018,32(4):470-473
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测绘对测绘工作的各方面技术要求,研究传统测绘手段在当代新兴技术背景下的劣势与不足,分别从房地产高程测绘、房地产建筑物测绘两个方面展开,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中的Infraworks软件、Civil 3D软件和Revit软件论证了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应用可以更加准确、高效的完成房地产测绘中的各项工作,说明了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应用在房地产测绘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杜文波  聂鑫  杨楚鹏  胡小三  高红芳 《地球科学》2022,47(11):4046-4059
深水海底峡谷内部的粗粒碎屑沉积物不仅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也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海洋地质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是目前海洋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为揭示南海北部珠江口外峡谷体系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多波束测深和高分辨率二维多道地震数据,对珠江口外峡谷体系地形特征、沉积充填特征、形成发育过程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珠江口外峡谷呈三段式发育:上段为NW-SE走向,宽度超过30 km,侵蚀强度不大,横截面为不规则形态;中段为E-W走向,宽度开始变窄(25~30 km),横截面呈U型;下段为NW-SE走向,宽度达到最大(25~45 km),横截面呈U型,中段和下段以沉积作用为主.珠江口外峡谷体系沉积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早期阶段(23~15.5 Ma),水道?海底扇阶段(15.5~11.6 Ma)和峡谷?海底扇/块体流阶段(11.6~0 Ma).揭示了该峡谷珠江口外峡谷体系的发育和演化主要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将对南海北部海洋灾害地质、深水沉积体系研究及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通过统计方法利用一套海洋同化数据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的盐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次表层盐度的年际变化与ENSO相关,且次表层盐度信号区域呈东西方向“跷跷板”的分布.对影响这些次表层的盐度信号区域平均的纬向平流、经向平流、垂直运动和淡水通量异常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影响表层盐度年际变化模态的影响因素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纬向平流的异常对表层盐度的异常变化影响较大,而对次表层盐度异常有较大影响的是海水的垂直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78.
罗盼  任建业  雷超 《地质学报》2024,98(4):1101-1113
为了阐明南海由陆向洋的过渡带内构造活动的时间 空间迁移过程,本文以两条跨南海东部共轭被动陆缘和南海西南部共轭陆缘的两条长剖面为基础,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和分析,在南海洋陆转换带内确定了出Tb、SD、PD和Bi四个一级层序界面,并以这4个一层序界面为界,将南海陆缘划分为:早期断陷盆地(Tb—SD)、晚期拆离盆地(SD—PD)和断坳转换盆地(PD—Bi)。通过对同一剖面不同构造单元带内同构造地层的分析,发现构造活动时代由陆向洋逐渐变年轻;通过对比不同剖面同一构造单元带内的同构造地层发现,构造活动时代沿着海底扩张迁移的方向逐渐变年轻。因此,在南海扩张期间,岩石圈的伸展变形不仅表现为向洋方向的迁移,同时表现为向海底扩张方向的迁移。  相似文献   
79.
优质产油藻种是实现微藻油脂产业化生产的基础,蹄形藻可以积累高含量的储藏性三酰甘油,但其是否具有微藻油脂开发潜力,目前仍然缺少系统的评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技术对分离自暨南大学南湖的一株微藻进行鉴定,通过设置4种硝酸钠浓度(3.6、9.0、18.0和36.0 mmol/L),测定生物质浓度、总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光合效率等指标,评价该藻株的产油能力,并利用现有模型,计算生物柴油的质量参数。经鉴定该藻株为蹄形藻JNU-3201 (Kirchneriella sp. JNU-3201),在整个培养周期内,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干重)均低于20%,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总脂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脂类是该藻的主要储能物质;主要脂肪酸包括油酸(C18︰1)、棕榈酸(C16︰0)和亚油酸(C18︰2);该藻株的生长和油脂含量明显受氮素水平影响,在最低氮浓度条件下(3.6mmol/L),获得最高总脂含量(46.92%±1.52%,干重),在最高氮浓度条件下(36.0mmol/L),获得最高生物质浓度[(6.53±0.11)g/L],在18.0 mmol/L条件下,获得最高总脂产量[(2.43±0.06) g/L...  相似文献   
80.
地震波走时计算在观测系统设计、偏移成像、速度模型走时反演和地震定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球介质中,影响地震波传播的振幅和走时,忽略各向异性的影响将对成像、反演以及地震定位等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对于高分辨率成像和反演,走时计算中考虑各向异性十分重要.快速扫描法不需要存储和追踪波前面信息,在各向异性初至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